我同意他说的关于幂率回报的事情,但是我仍然想说,instagram和 facebook年代的VC投资环境已经和现在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所以老经验不一定就是正确的。
我认为他指出的“投入主要精力、时间、资本在最重要的公司上”和“提高自己的投资门槛”是正确的,同时我还要补充一点“为超越自己投资门槛的公司下重注,给予超出市场估值(fair value)的溢价”,有助于这家公司在市场上更快地建立更高的壁垒
只是,投资更多的公司并不一定就是错的,有些机构这么做是为了建立投资组合(portfolio);另外一些机构这么做也许是为了搜集信息,增加机构的信息触角,提高机构的信息壁垒。
当然,我们有更好的方式搜集信息,不一定需要投资。我后面会谈到
一级市场的规模化问题
一级市场的投资没有二级市场的投资那么容易规模化(scalable),意味着在1亿美元规模达到5亿美元终值所进行的思考和行动对于帮助新基金从3亿美元到达15亿美元没有参考意义,尽管都是5倍的回报。
原因我认为有三个:
①一级市场的市场容量其实不够大,各层级的基金总规模、标的公司数量都远不如二级市场
②信息的流动速度以及参与者的数目,导致信息流动速度不够快,市场不够有效(efficient)。可以用来规模化的手段不够成型,市场本身因为信息流动速度慢的原因,进化速度也慢
③刚才还有个朋友提到是二级市场有明显的大家都认同的判断公司价值的标准,一级市场的标准太模糊。其实这也和第②点的意思是一样的,是市场不够有效的表现之一
在人们无法处理这么多信息的时候,将主要的精力投入于少量的案件,是值得称道的方式。
比如巴菲特在二级和一级半市场所做的那些操作。
基金规模大,一来只能压注于大公司,二来只能借用大趋势。
小市值公司和市场小波动对于回报的提升没有帮助。
但实际做出这些决定,是因为我们碰到了规模化瓶颈。
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应该继续研究如何让一级市场投资更易规模化的方式。
投资更多的公司是最简单的规模化手段,但是不够有效,资金风险也比较大。
如果把投资行为分为投前和投后:
- 在投前,前端sourcing的架构应该改变,VC机构为了保证能够拥有更高更早的信息壁垒,自身要成为媒体(36kr)、社区(黑马营/创业邦)、数据库(IT桔子)这样的信息节点;
- 在投后,要有批量化的雇佣兵人才可以随时被征召入项目公司,这就要求VC机构自己要成为一个教育机构和培训机构,有商业、技术、产品、管理、市场人员可以随时进入体系。一个类似于和君商学院一样的机构,但是是有多条业务培训线的,在精神层面是统一的。最近我发现IDG在做一个叫“自由人”的计划,让有志于创业或者投资的人才可以在IDG内部参加一个培训生制度,我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尝试。
最后我想说,近期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指向同一个方向:一级市场正在像二级市场一样变得越来越有效。(market efficiency up)包括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出现(如36kr和IT桔子),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个人财富管理公司涉足一级市场基金募资/一级市场preipo,众筹式一级市场股权投资的产生等。
这些都意味着信息壁垒的套利时间和空间正在变短,这是个好兆头,突破了信息临界点后一级市场可能就像二级市场一样或者相互融合了,也许未来的金融市场就不存在going public这件事情了。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陈悦天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