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发展现状不是靠“院校科系”就能说明的。从分布来说,其实大江南北都有音乐剧专科或者专业,但是绝大部分教师本身做不到triple-threat的基本要求,也毫无真正的音乐剧实践经验,甚至连外语(主要是英语)的能力也很差,无法针对具体歌曲给予学生深入指导,让同学们真正领会歌曲乃至剧目要表达的情绪。
同时,出了校门,业内也是水平很低。
从表演来说,我朝的戏剧长期以来是话剧的天下,而我朝话剧的主流风格,还停留在欧美五六十年代的那一套,我称之为“四面墙风格”,即演员只关心舞台上,而无视观众。而音乐剧则是普遍打破“第四面墙”,和观众交流互动密切,传递情感的。这一点很多演员导演就欠缺不少,加上前面提到的学校教育的问题,即使从名校“门当户对”地毕业的成绩优秀的学生,其实演音乐剧也还是(我朝)话剧的那一套,加上缺乏生活阅历和体验而造成的“假装式表演”,国产“音乐剧”的舞台是着实无法让人恭维的。
除了舞台上的表演以外,前期创作也是很大问题。音乐剧的创作,首先最要紧的是故事,编剧要懂得如何写故事,写(包括情节和节奏)吸引人的故事;然后,从音乐来讲,创作的目的应该是为故事服务,紧密结合但是又要考虑观众的观感,不能丧失欣赏性,甚至像Andrew Lloyd Webber和Claude-Michel Schönberg一样,能旋律优美,摄动人心,也就是吸引人;接着是舞蹈或者形体,也一样要紧密地配合讲故事这个过程,而不是简单僵化地重复一些routine;再有,从舞美和灯光设计,并不是一定要华丽隆重,炫目多彩,而是要根据剧情和人物的情绪,巧妙地运用布景道具灯光来衬托渲染气氛,确保舞台和观众之间的交流能顺畅有效。
但是可惜的是我们的编创人员们,可能长期以来习惯于创作晚会或者是絮絮叨叨的电视剧了,已经不大会按照戏剧的要求来创作故事和舞台,所以作品要么就是晚会式的素材形式堆砌,要么就是像长篇电视剧那样拖拖沓沓,没有起伏和节奏感,只能靠一些噱头和狗血来吸引观众眼球。
如今的主流音乐剧和话剧等其他传统表演形式还有很大不同的一点,就是对技术要求十分高。大家可能耳熟能详的“四大音乐剧”,都是大量使用舞台(半)自动装置实现场景动作,或者进行换景的,比如《剧院魅影》的地下湖出现和大吊灯坠落、《悲惨世界》的旧版转盘和新版布景、《猫》最后“升天”的废轮胎以及《西贡小姐》里震撼人心的直升机,其他不少大型音乐剧也是如此。这就需要在排练制作和后续演出过程中,总有一支技术娴熟而且富有经验的技术团队,在同样“质量”的舞台监督的带领下,在现场操控。否则出一点问题,轻则影响演出质量,重则危害人生安全。可是现在在天朝范围内,这样的舞台监督和团队,还几乎为零。几部大型中文版音乐剧,用的是台湾和韩国的团队来操作,除了北京目前在演的《Q大道》以外。
所以,题主,说这些,并不是想要打消你进入这个行业的念头,而是要告诉你现状是怎样,让你自己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而不是辛辛苦苦几年后才发现很多事情和你想象的不一样。我个人也希望不少“有志少年”能一起来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但是只有认清前路,才能确信你真的有这股热情和毅力来坚持走下去,而不是半途而废。
如果看了感觉比较消极,但是依然对音乐剧有着热爱,那么我建议是先找一门其他专业,确保自己将来的生活着落,然后学有余之际,再继续在音乐剧方面钻研。有时候,会事半功倍的。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9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为什么我国没有律政题材的电视剧或者电影?
美国电影演员和电视剧演员真的隔行如隔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