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这个问题好久了…我们由浅入深。
一.社会心理学(这个部分我以搬运为主)
1.个人知觉
当我们刚刚认识一个人的时候,总要根据有限的信息对这个人形成印象,这个过程被称为个人知觉(person perception)。
(一)怎么形成对他人的印象?
心理学家阿什(S.Asch)最早对此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他把人格特征分为中心特征(如“热情”和“冷淡”)和边缘特征(如“文雅”和“粗鲁”)。结果发现人们对他人的印象形成主要是依照中心特征。边缘特征所起作用不大。
a.第一印象
定义:与陌生人交往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
第一印象中最重要,最有力的是评价,即在多大程度上喜欢或者讨厌对方。
科学家通过实验找出了人们评定人或者事物时的三个维度:
~1.评价(evaluation):对他人或事物从好坏方面加以评定。
~2.力量(potency):指对他人或事物从力量的强弱方面加以评定。
~3.活动性(activity):指对他人或事物从主动与被动方面加以评定。
结论:
1.一但某人或某物被置于这三个维度,即使有再多的评定,也无法增加对这个人的信息。
2.这三个维度中,评价最重要
b.整体印象形成
(1)平均模型
例:我们对某人进行整体评价,根据加减原理,好的品质加分,坏的减分,最后算平均分。
(2)累加模型
该模型认为,我们大多数特质采取平均模型,但是会对其中几个特质给于较大权重,比如:对学者而言,智力权重可能高,对演员而言,吸引力权重高。
发现:
负性效应:负性信息的权重比正性信息的权重高。
3.个人知觉中的偏差
(1)晕轮效应(来自百度百科)
形成原因
晕轮效应的形成原因,与我们知觉特征之一——整体性有关。我们在知觉客观事物时,并不是对知觉对象的个别属性或部分孤立地进行感知的,而总是倾向于把具有不同属性、不同部分的对象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因为知觉对象的各种属性和部分是有机地联系成一个复合刺激物的。譬如,我们闭着眼睛,只闻到苹果的气味,或只摸到苹果的形状,我们头脑中就形成了有关苹果的完整印象,因为经验为我们弥补了
苹果的其他特征,如颜色(绿中透红)、滋味(甜的)、触摸感(光滑的),等等。由于知觉整体性作用,我们知觉客观事物就能迅速而明了,“窥一斑而见全豹”,用不着逐一地知觉每个个别属性了。
人格理论
对人知觉时的晕轮效应,还在于内隐人格理论的作用。人的有些品质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比如,热情的人往往对人比较亲切友好,富于幽默感,肯帮助别人,容易相处;而“冷漠”的人较为孤独、古板,不愿求人,比较难相处。这样,对某人只要有了“热情”或“冷漠”的一个核心特征,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去补足其他有关联的特征。另外,就人的性格结构而言,各种性格特征在每个具体的人身上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例如,具有勇敢正直,不畏强暴性格特征的人,往往还表现在处世待人上襟怀坦白,敢作敢为,在外表上端庄大方,恳切自然。而一个具有自私自利,欺软怕硬性格特征的人,则会在其他方面表现出虚伪阴险,心口不一,或阿谈奉承,或骄横跋扈。这些特征也会在举止表情上反映出来。于是,人们既可从外表知觉内心,又可从内在性格特征泛化到对外表的评价上。这样就产生了晕轮效应。
(2)正性偏差
也称慈悲效应,指人们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
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注:这与负性效应并不矛盾,一个是对中性内容的倾向,一个是对现实线索收集的比重。
(二)个人知觉线索
1,情绪
人们时常根据他人的情绪来推断其内部的心理的状态。
结论:喜欢微笑的人不容易被讨厌。
2.非语言线索
一般包括:
(1)人际距离
(2)身体姿势
(3)目光接触
总结:
一般我们喜欢一个人有这些原因:
1.有我们喜欢的核心特质
2.被我们评定为一个好人
3.给我们带来好的情绪体验
4.从一些非语言线索可以给我们传递出亲密,尊重,真诚
二.精神分析(这部分全是原创)
说清楚精神分析是件很难的事情,我尽量结合案例,让读者能体验到里面的心理动力基础。
首先我们需要先理解一下这几个词
汇:
移情:我们将自己对某一意象的情感投注到移情对象。
反移情:移情对象通过自己的行为与暗示,使得我们产生的情感投注。
投射:我们基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思考所看到的事物。
认同:我们把所看到,所感受到的,纳入自己的体系。
自恋需求:确定自己是“好的”一种需求。
力比多:性能量
我已经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了这六个词汇,但是可能还是有理解难度,我尝试用举例的方法全包含进去。
关于移情与反移情我曾今写过一篇小文章,
阿华第一次见到阿花就想到了自己的初恋,那是他在夕阳下奔跑的童年,她是那么纯洁美好,我一定要好好呵护他,阿华这样对
自己说。(移情)
阿花最近发现卖萌装可爱没什么市场了,准备转型走女神路线,所以处处表现高冷,面对阿华的热情,他总表现的如同公共wifi,可以搜索到,但不能上。阿华便明白,她是女神一样的姑娘,自己配不上,甘愿做个安静的备胎。(反移情)
……
后来,阿花怀孕了,她不知道小孩是老王的,还是干爹的,还是校长教授的,于是她就去找思聪,说是思聪的,思聪叫她滚,她哭了。到了宾馆,打电话找阿华,问他,睡不?阿华不可思议,说去厕所抽根烟,问问自己小兄弟意见,看到了验孕棒和诊断书。他出来对阿花说,脱!!!
事后一根烟,看着熟睡的阿花,阿华淡淡的笑,我知道你一个人在这陌生城市的痛苦,知道你的难,知道你想要个家了,你需要孩
子他爸,我明白,因为我爱。(共情)
投射比较好的解释:
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或者: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认同:
极乐写的答案真认真,我一定要给他一个赞。
这几个解释好了就可以进入正题了,为什么,有些会讨厌,有些会喜欢。
也是由浅入深,从一些答案很明显的开始。
第一种:
移情性喜欢与讨厌:
案例部分:
小花家里介绍了两个个相亲对象,一个军人,虽然没见过,小花还是满心欢喜,从小就听过很多军人的故事,打心眼里喜欢他们宽阔的肩膀。一个是高干子弟,小花不是很喜欢,听过很多高干子弟玩弄女孩感情的事情,自己身边也有这样的人,真心瞧不起这种仗着家里的势力为非作歹的纨绔子弟。
解释部分:
为了强调出移情,我故意制造了极端情况,就是小花并没有见过这两位相亲对象,却对两位产生了喜欢与讨厌的情绪。
这种喜欢与讨厌完全与对象实际情况无关,是来自与我们内心的图示,对军人喜欢的图示,对高干子弟讨厌的图示。
通过一些信息的输入,我们会形成喜欢图示与讨厌图示,这些图示有些是来自于集体图示,有些是自我的认知图示。
喜欢军人—-集体图示:我们文化中,
军人是钢铁汉子的形象。
讨厌高干子弟——集体图示:听说过很多高干子弟玩弄女孩感情
自我认知图示:身边也有这样的人
第二种:反移情性喜欢与讨厌
案例部分:
一次聚会,小花认识两个人,一个很温暖,笑起来特别甜,小花喜欢和他相处,总是感觉特别舒服。另一个冷冰冰的,明明知道小花不喜欢烟味,还是不停吸烟,自己一个人坐在旁边,也不和别人说话,小花对他有点好奇,但是还是不喜欢这样的人。
解释部分:
每个人都会尝试营造出自己舒适的环境,有些人喜欢孤独,不在乎别人的喜恶;有些人总是很热情,有很多朋友。
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对别人的喜欢与厌恶,更多的是来自别人的“勾引”,这是别人创设出的一种场域,有些人被人讨厌是主动的,有些人却是没有意识到的,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类人,很多关系都处理不好,却还是总抱怨别人排挤,这是一种客体关系的维持,不展开说了,会偏题。
(之所以将移情和反移情提出来单独写,是为了简化第三部分,能纯粹分析关系,如果关系里面还要加上移情和反移情,那就解释起来太复杂了)
第三种:客体性的喜欢与讨厌(其实中间还可以再分一些子部分,但是人心很复杂,创设绝对条件只要解释清楚移情和反移情就做够了)
案例部分:
小花今天大学第一天,回到宿舍,看到四个舍友:
A舍友很友好,主动帮她拿起了包,问她来自哪个城市,小花蛮喜欢这个热情的姑娘。
B舍友在扫地,穿的很土,一看就是农村人,小花不动声色的和她拉开了点距离。
C舍友一看就知道是有钱人家里的孩子,抓了一
把费列罗给小花,小花有点开心,又有点自卑。
D舍友一直睡在床上,一直不说话,小花有点好奇,想和她说说话,但是又怕被拒绝。
A:良性客体关系带来的舒适感—-自利
与A这样的舍友相处无疑是舒适的,她主动拿包的行为,可以让小花切实减轻自身负担,使得小花获益,与这样的对象相处,我们很容易获益,所以,我们会喜欢,通过喜欢来保持关系,持续获益。
B:主动攻击背后的自恋需求—-自恋
通过对B舍友的拉开距离这种攻击倾向明显的行为,小花可以与其划清界限,让自己接收到,让别人接受到,我不是这样的人。小花通过讨厌的方式来与其拉开距离,满足其自恋需求。
C:自利与自恋矛盾时被动防御
一方面C室友使得小花获益,同时,C的过于强大,会伤害小花的自恋需求,所以小花一般会采取被动防御状态,也就是根据C室友的反映,决定他们的关系。
D:对空白对象的主动探索
D室友是小花完全不了解的,出于我们社会性
的本能,我们会主动建立关系,特别是在这种心环境下,曾今的客体关系都极大的被削弱了。我们会更倾向于去喜欢一个人,主动接触与了解。
总结:
1.我们喜欢的人身上一定有什么我们没有,但是希望拥有的品质
2.我们讨厌的人身上一定有什么我们拥有,并且厌恶的特质。
3.在长时间相处之后,决定我们对另一个的态度的是双方的关系。
我能想到的只有这么多了,如果还能想到什么我会继续更新的。
看到评论区的有些内容,是活生生的例子,大家要不一起努力,把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写出来,大家一起分析分析,众人拾柴火
焰高,我先抛砖引玉。
@宇文桓 我对你是真爱啊,为了找到这个huan字我花了好久,以为读heng。
解答:
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通过两者对比,你打开了了解自己的一条路径,防御机制。
为什么,不讨厌第一句话—–喜欢的人身上有我们所缺少,讨厌第二句话——讨厌人身上有我们所拥有。
因为第一句话和你利害关系不大,没有也拉倒,并且是喜欢的品质,不会伤害到你。但是第二句话,有可能伤害到你,你讨厌的人在你脑中是有图示的,比如丑陋,比如自私,我说你有这些特点,你肯定不愿意了,你肯定会反驳,我怎么会这样,我怎么可能这么讨厌呢?这会伤害你的自恋,让你产生自我防御。
为什么说这是了解自己的途径呢?因为我们所防御的位置都是我们的弱点,酒精擦在身上清凉,擦在伤口上剧痛。
你好好回忆一下,你讨厌哪一类人,他们都有什么特点,答案自然有了。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极乐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49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为什么有的人喜欢剧透?
喜欢和人比较竞争的心理到底是对还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