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Euler

先上两个视频(youtube, 需要翻墙)
——–
第一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8XQwe-zX0A&index=2&list=PLOn5xLtpjWn8iTeyfnklLYnMXlQjSiqWZ
第二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g592I-p-dc&index=2&list=RDDC9w4KWEgJE
——–
第一个节奏清晰明快,第二个呢,我觉得对大部分来说这是完全没有概念。
实际上,第一个是中非、刚果和南苏丹交界处Zande人葬礼音乐。

为什么悲伤的音乐听起来是悲伤的?这是先天还是后天造成的?插图

第二个是澳大利亚土著使用民族乐器Didgeridoo (迪吉里杜管)演奏的音乐。

为什么悲伤的音乐听起来是悲伤的?这是先天还是后天造成的?插图1

举这两个例子,我是为了说明,音乐的情感是跟文化紧密相关的,在你的文化背景下的悲伤,在别的文化背景下则可能是大相径庭的情感。脱离了文化背景来谈音乐的情感,也就没有了意义。对于这一点的体会,我觉得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家会更加深刻。对于音乐的文化人类学感兴趣,可以先阅读此论文:
http://doctorat.sas.unibuc.ro/wp-content/uploads/2011/07/Compaso2011-21-Cihodariu.pdf
这方面按下不表,我们回到问题。以上的内容,其实就足够证明,音乐的情感体验是后天的,或者说绝大部分因素是后天的。给一个完全没有相关文化概念的人听非洲或者澳洲土著音乐,他们多半无法说出其情感。而且,对于习惯听流行音乐的大众,在初次尝试听西方古典音乐时,也多有不知所云之感。但作为中国人,我们在体味西方音乐的情感方面,确实是没有特别大的障碍,这主要是东西方虽然文化上非常不同,但是没有达到完全隔离的状态,相互之间在音乐的表达方式上是有一定交流的。同样的道理,由于交流更频繁的关系,我们在理解日本民族的音乐的情感方面,肯定是比理解西方音乐的情感要更加容易一些。

然后我们可以讨论音乐的情感体验是什么,以及文化和个人经历是如何影响音乐的情感体验

1.在人经历的最初,音乐如何跟情感关联

为什么悲伤的音乐听起来是悲伤的?这是先天还是后天造成的?插图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IsCs9_-LP8
想想一下母亲都是如何抚养孩子的:床边的低吟浅唱,怀抱时的情意缠绵。对于儿时的细节,虽然我们几乎无法记起(人为什么会丢失童年的记忆? – Owl of Minerva 的回答)但是这些记忆并不是凭空消失了。它们像是早年投下的种子,已经在脑中盘根错节、大树参天。

为什么悲伤的音乐听起来是悲伤的?这是先天还是后天造成的?插图3

在记忆的原理上,最容易忘记的是事物的情节,然后是事物的逻辑因果,最后才是事物对应的情绪、感觉。所以我们在记忆一些东西时,用“理解”的方式记忆总是比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效果要好。对于儿时的音乐情境,也是这样子,虽然我们不再重构生活的琐碎细节,但是我们在面对相应事物的时候,会有对应的感觉[1]。再次面对相应的事物会勾起我们的回忆,对于更遥远的,则是勾起我们的情绪。

为什么悲伤的音乐听起来是悲伤的?这是先天还是后天造成的?插图4

情绪和事物/件又可以相互唤起,当我们看见逝去的亲友留下的遗物、难免会感概万千。在一定文化背景下,特定的事物跟特定的音乐按照文化模式,以同样的道理关联起来。对于几个月的婴儿,由于没有足够在文化中的浸润、足够的事件经历,他们对音乐情感没有把握,直到长大到九个月左右,才有一定的情绪感知[2]:

为什么悲伤的音乐听起来是悲伤的?这是先天还是后天造成的?插图5

2.我们的经历会塑造我们对音乐的感知
巴伯 Op. 11 弦乐柔版 (西蒙·拉特指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FAOamuXfUE
只需想想你小时候喜欢的音乐风格、十几岁时喜欢的音乐风格和现在喜欢的音乐风格的差别,就会明白这一点。有时候翻阅过去收藏的CD、磁带或者网页里的收藏夹,看到自己曾经喜欢过什么音乐,难免会会心一笑,甚至开始嘲笑过去的自己,觉得见不得人。但是,音乐的喜好,就像我们的思想一样,只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一个时期。我们生活着的时候,若是不断的纠正自己的错误,克服自己的偏见,扩大自己的思想和心胸,那么我们的思想,还有音乐喜好也会逐渐的随之变化。但是要知道,我们对音乐喜好和认识的可塑性,一般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小的。对于大部分来说,他们活过了20岁左右,就不再积极的改变自己,不再主动的接受新的思想、不再自主的学习新的知识、不再以不同的视角来审视自己的生活、不再去体验生活的不同可能性,因而,他们对音乐的喜好被固化了,他们可能一辈子都喜欢20岁左右的音乐,而对别的音乐熟视无睹。

我们都体会过孤苦,体味过欢愉,这些事件,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逐渐的积累,我们相应的音乐体验也增加,音乐跟情绪的关联性也增加。于是我们对音乐的理解也加深而且准确了[3](黑色代表成人,白色代表儿童):

为什么悲伤的音乐听起来是悲伤的?这是先天还是后天造成的?插图6

为什么悲伤的音乐听起来是悲伤的?这是先天还是后天造成的?插图7

为什么悲伤的音乐听起来是悲伤的?这是先天还是后天造成的?插图8

为什么悲伤的音乐听起来是悲伤的?这是先天还是后天造成的?插图9

不仅如上面的图一样,音乐的情感体验跟儿时不同,而且在体会的深度上,也是会有变化。初听古典音乐的人,可能觉得贝多芬晚期的六曲弦乐四重奏无法欣赏,可是当你有过更多的音乐体验,同时有过更多的生活经历,你就会逐渐的明白其中的痛苦和挣扎,即使复杂超前如大赋格曲(Beethoven op.133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U2NzAwMTY4.html),也会在你的头脑中逐渐明晰起来。

正是因为体验和经历的不同,我们才有各人不同的音乐喜好。每个生命的方式是自然界一种力的方式。有些人的生命象沉静的湖,有些象白云飘荡的一望无极的天空,有些象丰腴富浇的平原,有些象断断续续的山峰。于是有人喜欢器乐,有人喜欢声乐,有人喜欢古典,有人喜欢爵士、流行、摇滚、金属或者哥特。

我们经历的越多、体会的越多、听的越多,我们就越能理解,越能超越时空的感受作曲家的思想。人生难免孤独和惆怅,难免被嘲笑,被误解,痛苦有时、欢乐亦有时;播种有时,收获亦有时。当我们在苦闷的时候,听到别人通过音乐传递的思想,感受到作曲家的心情,就像有了陪伴,当你知道世界上受苦的不止你一个时,你定会减少痛楚,而你的希望也将永远在绝望中再生了。在这个意义上,音乐不仅是一种慰藉,还是一种奖赏,在我们不断进取,达到相应的阶段,我们才能理解相应复杂度的音乐,对以往理解的音乐也更透彻了一些。

阿福 • 佩爾特 : 鏡中鏡(大提琴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A0U22ZMVR0
——–
[1] Koelsch, Stefan, and Walter A. Siebel. “Towards a neural basis of music perception.”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9.12 (2005): 578-584.
[2] Flom, Ross, Douglas A. Gentile, and Anne D. Pick. “Infants’ discrimination of happy and sad music.” Infa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 31.4 (2008): 716-728.
[3] Nawrot, Elizabeth S. “The perception of emotional expression in music: Evidence from infants, children and adults.” Psychology of Music 31.1 (2003): 75-92.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Owl of Minerva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51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怎样才能走出低迷悲伤的状态?
为什么许多人看到骷髅会有恐惧感,这种恐惧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如果是后天的又是何时开始形成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