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的问题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童年家庭能给我们产生多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能够多大程度上得到弥补和修复。这个话题贯穿在心理咨询中,成为讨论不懈的话题,我一开始还是先引一段我在《心理治疗实战录》中看到的话:
“从某种角度来看,我们永远无法真正克服童年经验,那是每个人格的建构地基,那经验造就你成为你,我成为我。但如你所发现,当我们学着了解行为的理由,我们对自己的情感有了新的掌握,就能不再自我伤害。例如,每当有所需求时,基于早期经验的反应和心态并未消失。然而,有了这样的了解,便可预防它,不让它干扰你和别人的关系。”
在心理咨询师眼里,有一个有意思的发现。很多来访者会抱怨,自己在陌生人面前很正常,但是和亲人总处不好关系。因为在亲密的关系中我们更真实,更少伪装,也更像孩子。自己的情绪其实是一种信号,提示心灵深处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情绪以及问题,可能在日常被刻意压制,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会不由自主表现出来。这种内心深处的情绪问题,大多根基于童年的一些创伤经历。正如楼主一开始就意识到的,童年缺爱造成的不自信和孤独。
家庭曾经是我们成长必不可少的港湾,若这个港湾没能提供足够的温暖和支持,我们就会陷入一种无助和退缩的境地。这被很多心理作者称之为家庭会伤人,特别是伤害爱自己爱别人的能力。楼主就这样剖析自己:“童年缺爱,长大后极度不自信、求爱、求认可;不懂爱,也不会爱人;不成熟、情绪反复无常;”这些描述就意味着,楼主的内心因为童年创伤撕开一个裂口。这个伤口,楼主害怕亲人触及(也只有亲人才有触及的机会),自己也不愿意触及(挑剔和高标准也着意味防御)。可是无法面对伤口永远无法愈合,也意味这永远无法终结负面情绪。
那么该如何改变呢,不同的心理学派有不同的观念。认知行为学派强调,通过改变思维图式,来减少负面的情绪;客体关系学派强调,咨询师通过扮演好的客体,促进来访者人格的理解转化。自体心理学派强调,通过神入与来访者自体融合,修补他们脆弱的自体结构。为了避免被眼花缭乱的治疗取向弄花眼,精神科教授贝特曼提供了整合的改变模式。它包括放弃不良心理模式,建立良好心理模式,巩固良好心理模式三大步骤。每一个步骤都有着更细的环节,我就借着这个整合模式的步骤,谈一谈心理治疗的作用点。
第一步:放弃不良模式
1、定义不良模式:通过面质和澄清使患者明确一个根深蒂固的模式。根据楼主描述,自己的心理问题来自于敏感而苛刻的情绪模式。因为童年未获得足够的爱和认可,所以长大后更渴求爱和认可,为此不惜苛责自己和亲人,产生波动和无常的情绪,并害怕别人还会伤害自己,强化自身的保护和伪装。
2、将过去同现在的关系分离:人们经常在当前环境使用过去的反应模式,当旧模式不适应当前环境时,就需要意识将旧模式与现在分离。楼主描述的不良模式,想必来自童年缺爱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或许当年弱小时可保护自己不被伤害。可是现在你已经长大成人了,生理和智力上拥有力量保护自己。旧模式却依旧惯性地发挥作用,限制你建立更亲密友好的关系。过去模式和现在环境的不适应,也造成楼主内心强烈冲突和不安,这或许也是你决心摆脱旧模式的契机。
3、挑战不合理信念和情绪:不良模式包括不良信念、行为和情感,通过注意以上三方面,引发来访者的思考。这一条是认知行为疗法最为强调的。按照他们的观点,楼主需要更细地描述归纳自己情绪冲突的情景,而咨询师会协助你去挖掘情绪背后的不合理想法,以及相应的消极行为习惯。通过仔细的梳理和总结,楼主或许能更好认识自己的心理根源模式,认知行为疗法称为核心图式。
和楼主描述的情况比较类似的核心图式是缺陷/羞耻:感觉自己在重要方面是有缺陷、不受欢迎,对批评、拒绝过分敏感;在他人面前会不自然、不安全,并且爱比较, 对自己的缺点感到羞耻。当然具体的诊断工作需要心理治疗师在咨询中完成的。
4、形成选择:和治疗师建立起治疗关系后,也导致某种期望的变化。在之前的心理咨询中,你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良心理模式,和咨询师也建立了信任的治疗关系,这种情况下你会进一步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好。
5、决定改变什么:在选择建立的情况下,做出行为的选择。这种期望的变化,会让你准备做出选择,决定改变什么。比如,你是否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这个选择权在于你自己。咨询师只能协助你思考,但是一切必须给予你自己的选择。
6、承担责任:做出选择的同时,开始承担改变的责任。很多时候在咨询中,来访者会不停地抱怨生活的一切,不断地向咨询师发出求助,却始终无法摆脱心理困境,仅仅是在咨询中习惯依赖咨询师。这或许就来自于他们虽然一直表达改变的希望,但是却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必须为改变承担责任。其实没有了咨询中的自主和承担,一切的咨询改变都无从谈起。当然一个合格的咨询师,有耐心和技巧去了解来访者内心需求。但是无论如何,治疗中的改变要从来访者意识到承担责任开始。
第二步:建立良好模式
7、建议如何改变:在来访者决定对改变负责的情况下,治疗师提供可选择的反应,并鼓励来访者去尝试实施。比如说,在和来访者讨论的情况下,可以明确心理咨询的具体目标,楼主描述自己极度不自信,情绪反复无常,不懂得爱人的能力。这些都可以作为目标,比如让自己变得更自信,让自己的情绪更稳定,学会交朋友和爱别人。无论什么方法和建议,这仅仅是来访者中的蓝本,可能在以后共同讨论中进一步修改。
8、搬开前进中的障碍物:改变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中需要把阻碍和困难转变为机遇或在希望渺茫时寻找出路。楼主现在在情绪和人际上面临困境,但也可看成重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机会。
9、改变对未来的期望:在这个阶段,来访者可以意识到,一个更好的新未来变得可能,也对即将的改变充满信心。信心是成功的一半,生活中如此,咨询中也如此。
10、现场练习:在治疗师的咨询师内开展练习,作为直接面对真实世界的过渡。咨询师在咨询室比较常用的练习,就是意象练习和角色扮演。就是让来访者在想象的情景中练习,或者让咨询师扮演需要面对的人。通过意象练习,咨询师或许可让你在想象中和父母接触谈话,表达自己的需求以及宣泄自己的情绪。同时角色扮演中的人际练习,也能让你更身临其境地掌握人际技巧。
11、面对恐惧:很多心理问题都来自于过度的恐惧。因为外在环境或内在记忆的恐惧,来访者很可能在治疗中选择逃避放弃。这时咨询师的鼓励和协助,对他们面对恐惧很重要。这方面,咨询师可能会采用行为治疗的方法,比如放松练习、系统脱敏、暴露疗法,楼主可以减轻在类似情景下的情绪压力;也可能引入叙事隐喻的方式,比如文本生成、情景体验、故事类比等,楼主可以学会在类似情景下控制行为。
12、重构:重构,对当前情景持一种灵活的建设性的看法。这意味着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来访者可以相信自己的困境是可以突破和好转的。
13、解决冲突:通过对事物两面性的认识,以及思考他们的异同,明确事物的两极性。坏事变好事的可能。
第三步:维持良好模式
14、扩通:一旦定义了不良模式,来访者产生好的选择,他们需要反复练习新模式,一直到这个模式在身上扎根。这方面咨询师可能会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和任务,也会更多地和来访者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成果。
15、正性强化(从治疗师、自我对话、社会网络和自我奖励):通过奖励来巩固积极行为。在来访者为建立新模式的练习中,咨询师会积极地支持鼓励,努力让来访者变得更自信。同时朋友和亲人的支持,自己对新模式的肯定和奖励,也会起到强化积极行为的作用。
16、探究改变的理由和改善带来的益处:帮助来访者注意到改变如何发生,会带来哪些益处。让来访者自我探索改变的理由和益处,促进他们自身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这其实是一种价值观塑造的过程,来访者通过探索什么改变是好的,什么改变有用处。通过心理咨询室中的讨论和练习,来访者可以获得更适应性的价值观,指导生活中如何克服压力得到幸福
17、不断实践:在来访者决定的基础上不断练习。心理咨询到这个阶段,可能会步入尾声。但是心理咨询的影响还在继续。来访者需要不断地实践,来维持建立的良好模式。对于即将分离的来访者,咨询师会对他们的疗愈表示祝福,同时探索分离时的情感和心境,妥善协助他们完成分离的心理准备。也许日后来访者还不再心理咨询了,也许来访者日后还会重返咨询室。但是他们在咨询中获得的见解,还会持续地在他们生活中起作用。
心理咨询师一个长期的过程。咨询师需要通过共情和来访者建立治疗同盟,并为了来访者的一点一滴的改变共同努力。正如开头《心理治疗实战录》中说的,我们通过心理治疗,更好理解了童年经历对人格的影响,也学会了克制自我伤害和人际伤害的冲动。尽管我们内心童年的疤痕还存在,但是心理咨询可以让它变得更柔软,在生命的成长中更快的愈合。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罗林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62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如何解决因为不甘平庸而导致的不合群?
间歇性失落症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