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刘柯
首先,“制度歧视”最容易被测量,观察这些文本就行了。这种情况只需要分辨不同特征的人在同样处境下是否受到不同对待就可以了。比如法律规定中,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其赔偿金额可能由于户口不同而有所差别。美国黑人之前乘坐公交车只能坐某些特定区域,这也是一种制度的歧视。
非制度的歧视则不同,这些情况通常是很难分辨的。
就像题目说明中提出的,申请大学、求职等情况,如,某些公司招聘时是否歧视了女性?事实上是存在的,但是它并不体现着招聘条件上,而是以人为筛选的方式淘汰了很多女性求职者。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测量男性和女性在求职时的困难程度策略:共投出多少份简历?求职周期多长?男女之间初始薪资的差别?等等,只要样本足够大,就能得出科学的结论证明是否女性在求职时受到了歧视。
另外一种,传媒、公共言论等是否歧视了某个群体,比如”春晚小品是否有歧视女性的内容?”一般来说,比上面的情况更加难以测量,但是可以将其台词文本全部拉下来,摘取关键词,然后分析这些词语背后的社会涵义。但是这种质性的分析很容易取决于分析者个人的偏好和功力,并无定则。
关于社会态度、社会交往的歧视方面,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中提供了一种测量的工具,叫做“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提供一个经典例子供大家参详,同时可以验证下自己是否也对某些群体存在歧视。每个题目下面都是五个备选项:(非常愿意、愿意、无所谓、不愿意、非常不愿意)
Q1,你愿意让黑人生活在你的国家吗?
Q2,你愿意让黑人生活在你的城市吗?
Q3,你愿意和黑人住在同一条街道吗
Q4,你愿意和黑人做朋友吗?
Q5,你愿意让子女和黑人结婚吗?
大家可以感受下。很有可能越往后大家选择越犯难,如果最后面一题选择了不愿意,说明你多少对黑人有歧视。
关于歧视的测量,很多时候难处在于确定什么程度才算是歧视,所以至少在社会学中,是很少直接测量“歧视”这个词的。如果一个具有招生自主性的大学,认为某地(如北京)生源质量高,从而给予其更多的名额,相应的减少了教育质量相对较差的西部省份招生名额,我们能不能将这个看作歧视呢?考虑效益和效率的市场中的企业,发现男性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因而不愿意招收女性,我们是否应该强迫它放弃效率原则,去履行社会责任?如果我们这样做了,我们怎么看待那些招聘条件中的“45周岁以下”?这是不是歧视中老年人呢?一旦这样追问,我们就很难定义这种情境下的“歧视”了,更别说测量了。社会学中,研究方法永远是为了所研究的问题服务的,这意味你首先要提出一个确切的“真问题”,而不是一个本身就没被定义清楚、或者有争议的概念。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任树正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0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如果大量地销毁人民币纸币,会抑制通货膨胀吗?
人民币跨境调运有哪些意义?如何看首次跨境调运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