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未满18岁就算是小孩子,不管是大小孩还是小小孩他们都很讨厌一件事情,就是父母和老师的啰嗦和絮叨,所以我如果有什么话想让我的儿子(5岁)或我的学生知道并认同,我一定会用最简练的语句传达给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够记得,并方便他们在生活实践中经常提醒自己。

还有就是照顾好孩子的情绪实在太重要了,晓之以理效果大不如动之以情。教过几年书的老师大都会明白一个道理,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上一门课,也会因为讨厌一个老师而讨厌上一门课。说白了,照顾好孩子的情绪就是为了要照顾好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再详细的说明,你们具体可以参考我的这个回答:小孩子特别不开朗怎么开导? – 蔡中元的回答

在这些前提之下,我的生活和工作经验告诉我有以下一些话对孩子帮助会很大。

1.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而不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们常常教育小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其实这句话小孩常常会有不同的理解。

曾经有一个家长很无奈的告诉我,说她有一天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让她孩子帮忙拿个东西过来,结果她女儿回答她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让她哭笑不得,但又不知道怎么回应。大家觉不觉得这里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些自私和推卸责任的意思呢?

我觉得教育小孩时,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妈妈忙得不可开交,自己不能做拿东西这件事,所以这并不适用于这种情况。妈妈在家里翘着脚看电视,叫女儿帮忙拿个东西。这个时候回应“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才是合适的。

所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能(我只是说可能)会有养成小孩自私和推卸责任的副作用,但“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更能培养小孩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2.“你可以带,但要自己照顾好”

这句话是我们外出时,我儿子有时候会想带这个玩具那个玩具,我想大多数家长可能会断然拒绝。如果答应了又常常因为玩具丢失或弄坏而让小孩子大吵大闹,让父母觉得还是不要太“宠”小孩子,暗下决心下次不再让小孩带玩具。但是这么做你又剥夺了小孩选择的权利,他没有做不道德或伤害他人的事,为什么不能在出去玩的时候带上自己的玩具呢?我们剥夺了他成长的机会,也破坏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当然我已经有和小孩解释清楚“照顾好”是什么意思,就是A照顾好自己的玩具不损坏和丢失;B照顾别人,不许给别人添麻烦;3.如果玩具弄丢或损坏了,你可以哭,但不许责怪他人。以后我就不用再多做解释,只需告诉他“你可以带,但要自己照顾好”,甚至有时候,我都还没开口,他就会自己说出这句话。

而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会用不同的语言告诉孩子这个道理,因为你要考虑到孩子的认知水平。同样是这个道理,我对高中的孩子们是这么说的,请大家看第3条。

3.任何人都不能以爱的名义去限制他人自由,朋友,爱人,父母都不行。只有一种情况你必须被限制,就是你做了违法犯罪或不道德或伤害自己的事。

这句话更高度概括,第2条只是这一条的一个具体表现。这是我常常告诉高中学生的一句话,目的在于让他们分辨清楚在什么情况之下要“维护自身权利”和“学会拒绝”。

例如,某个学生问“有个同学总是粘着他,有时候让他很不舒服,是不是该拒绝。”“老师不让我参加社团活动,因为怕影响学习。”“妈妈让我不要和XXX同学来往,怕他会把我带坏。”

4.不被理解是生活的常态

学生最常向我诉苦的问题之一是“周围的人都不理解我,我觉得很痛苦”。其实大家想想,有人知道你过往的经历吗?有人知道你脑子里在想什么吗?其实没有人知道,不是吗?所以不被理解才是生活的常态,而不是被理解。知道这个真相,我想你就不会强求别人一定要理解你,你也就不会那么痛苦了。被理解 – 教育”心”世界 – 知乎专栏

5.想要别人对我好,我要先对别人好;我对别人好,别人不一定要对我好。

这也是学生常常向我倾诉的烦恼“为什么身边的朋友都不怎么理我,有时候以前很要好的朋友见面都不跟我打招呼。”“我对她那么好,她却总是对我爱答不理。”“我和朋友吵架了,努力挽回,但总觉得她对我没有像以前那么好了。”

你也许还不太相信这一条心理学上所谓的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但是你可以先试着在生活中践行这条原则,再考虑自己是不是要相信它。

6.太好了,又让我碰到这样的事情,又给了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皆是恩典。

碰到困难时,可以这样告诉自己。苦痛也是人生的常态,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人就是语言的奴隶,积极的暗示就像一把钥匙,能解放你被束缚的心情。

7.父母希望我过得快乐而充实多过于我考出好成绩

非常多的学生因为成绩考得不好,而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因为他们觉得现在考出好成绩是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重要途径。

其实我在咨询室也常常接待学生父母的拜访,绝大多数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快乐而充实多过于考出好成绩。

会产生这样的误会,是因为大多数父母工作太忙碌,和小孩沟通太少,平时和小孩仅有的沟通时间,话题也只局限于学习情况,特别是成绩。不是父母这么关心成绩多过于关心你,而是实在是找不到什么话题可以谈,除了成绩之外。

8.付出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成功”

学业成绩是学生最最关心的问题,年级越高越努力学习的孩子,常常会在内心痛苦地呐喊“为什么,我那么努力,却总是没有收获?!”其实,谁告诉你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呢?但是不努力就一定不会有收获。

大家发现没,“成功”我给它加了引号,其实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例如,你确实多掌握了一些知识,养成了好的习惯和意志品质,至少你知道了哪条路是不适合自己的。但是大家往往都不觉得这是“收获”或“成功”。

这是我这几年工作以来,常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在我和学生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的前提之下,常常一点就通。这是我在学校里做的常规的心理辅导工作,也是我觉得大多数孩子应该知道的话,透过我的嘴巴,当然最好是父母,告诉他们。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蔡中元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63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父母最常说的哪些话对孩子的成长无益甚至有害?
孩子毕业后是否有责任陪在父母身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