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名誉校长沈寅初院士在郑州举行的中国化工学会农药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年会上荣获首届农药学科终身成就奖,同时获得该奖项的还有南开大学李正名院士。
沈寅初院士获得第一届农药学科终身成就奖
▌沈寅初,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同年入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攻读研究生课程,1964年进入上海市农药研究所工作,历任专题组长、研究室主任、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1998年调入我校工作,2000年起先后任校长、名誉校长。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寅初院士指导团队成员
▌沈寅初院士长期从事生物化工和生物农药研究,先后主持开发了井冈霉素、7051杀虫素(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骨干产品,为我国生物农药工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被誉为“中国生物农药之父”;沈院士主持完成了微生物催化法生产丙烯酰胺研究,建立了我国第一套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大宗化工原料的工业化装置,开创了生物催化在化工行业中应用的先河,是我国生物催化技术产业化的开拓者。沈寅初院士先后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199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8年上海市科技功臣,2002年杜邦科技创新奖,2002年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2007年中国农药工业杰出成就奖,2009年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
沈寅初院士带头研发的井冈霉素、虾青素等微生物生产工艺的生产现场
▌沈寅初院士和他的课题组于上世纪70年代初成功开发了我国第一个高效、安全、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的无公害农药——井冈霉素,解决了水稻主要多发病——水稻纹枯病的防治难题。井冈霉素是我国第一个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生物农药,树立了我国农用抗生素的第一个里程碑。井冈霉素生产技术先后在我国新建生物农药厂30余家,创造了抗生素发酵行业中单位时间、单位设备容量生产水平的最高纪录,我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井冈霉素研究、开发及生产中心。40余年来,井冈霉素生产、应用经久不衰,年防治面积达2亿多亩,挽回粮食损失50亿公斤,为我国水稻的高产稳产做出了重要贡献。80年代初他主持开发杀虫抗生素阿维菌素(时称“7051杀虫素”),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开发成功了一整套发酵法生产技术,为我国微生物农药工业填补了杀虫抗生素的空白,为禁用剧毒农药提供了新的替代品种。目前全国有关生产企业已达百余家,应用范围已推广到蔬菜、果树及水稻虫害的防治。至今,阿维菌素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微生物杀虫剂,为当前农药市场中最受欢迎的产品之一。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阿维菌素生产基地,每年生产的阿维菌素可供5亿亩地使用。80年代中期,沈院士将研究开发拓展到生物催化领域,开发成功丙烯酰胺微生物催化法生产技术,建立了我国第一套利用生物催化技术生产大宗化工原料的工业化装置,开创了生物催化大规模生产大宗化学品的先河。先后建成5万吨/年微生物法丙烯酰胺装置,其丙烯腈转化率、单耗和工业发酵产酶能力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丙烯酰胺生产技术最先进、产量最大的国家。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在沈寅初院士的带领下,2013年4月,由我校牵头建设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划”,实现了学校发展的重大跨越,同时也标志着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事业迈上了新的阶段。同年,由我校牵头申报“国家化学原料药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列入2013年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计划,成为我校首个获批建设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些“国字号”平台的入选,为学校的办学向更高水平冲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校生物工程学科在沈院士的带领下,学科建设成绩斐然,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生物化工和生物工程学科先后入选浙江省“重中之重”和“一流学科(A类)”建设计划。近年来,生物工程学科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和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发表SCI论文30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0余项。根据中国科学院正式发布的《中国工业生物技术白皮书2015》显示,2012-2014年,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专利权人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公开发明专利184件,授权发明专利126件,在国内所有从事工业生物技术的企事业单位中分别列专利公开数和授权数排名的第2和第5位,充分显示了我校在生物工程领域持续、强劲的技术创新能力。
转载:浙江工业大学
该文章由WP-AutoPost插件自动采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