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是在学校确立了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新的目标背景下,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工业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结合计算机学院发展历史和现状、全体教职工的实际发展需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等进行编制的。
一、学院基本优势
经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以来,学院教职工团结和谐、积极向上,学院各项工作快速发展。主要优势有:
1.良好的学科建设基础。学科形态较为完整,学位点布局较为完善,研究机构运转良好,学科水平处于全省高校同类学院领先地位。
2.教学秩序稳定,教学质量优秀。近年来,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实习,重视专业特色建设,强化校企合作办学,使得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专业特色显著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处于全省高校同类学院领先地位。
3.科学研究成果突出,科研方向特色鲜明。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科研项目100多项,科研经费超过8000万元;获得6项以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发表SCI、EI等高水平论文600多篇;形成了智能系统、软件工程、物联网、机器视觉4个核心研究方向。
4.学生工作基础扎实,品牌项目成效显著。学院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每位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学院890院长热线、心理健康教育、屏峰下论坛等已经产生良好效果并形成品牌。学生参加科技活动成绩显著,屡获嘉奖。毕业生一次签约率均在90%以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
5.师资队伍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一批年轻教师成为教学和研究的骨干力量,是承担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的主力军。若干年轻教师已经自然成为学科负责人或方向负责人,在全国和省内都有一定影响力。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已经达到77.63%。
6.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教职工热爱教育事业,思想稳定,爱岗敬业,团结和谐。学院党委获得首批省高校党建示范点,获得省第三批示范性党员之家荣誉称号。教工党支部作用得到较好发挥,原浙江省组织部部长蔡奇、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葛慧君等多位领导视察党员之家工作,并给与高度肯定与好评。
二、学院存在的不足
尽管计算机学院已经成为学校发展最快的学院之一,但距离学校提出的“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还有明显差距。主要有:
1.师资队伍建设任务仍然艰巨。首先是总量不足,目前生师比为17.39:1,教师教学负荷较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偏少,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的学科领军人才欠缺。
2.缺乏高层次学科平台。目前还没有计算机学科的博士点、国家和教育部的学科平台。
3.科学研究总量和层次需要进一步提升。研究方向需要深度凝练,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能力有待提高,引领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力需要提升。
4.专业特色还不够突出。需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对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提升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树立毕业生品牌效应,增强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5.学生工作品牌需要进一步凝练和推进,校企合作等工作资源和工作平台有待进一步争取和整合,学生的理想抱负水平有待进一步引导提高,学生国际化视野有待进一步拓宽,学生科技创新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如何结合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充分把握各种发展契机,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全面分析和确定我们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指标是非常必要的。
三、发展举措
对照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聘期目标任务,围绕一流学科建设,对接社会发展需求,推动学院内涵发展和水平提升。
1.形成吻合学校新的目标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完善现有专业的建设规划,突出专业内涵建设,优化培养方案,推动以工程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建立具有通识教育特征、突出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推进研究型教学和小班化教学,试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一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推进旨在考查学生工程能力、实践能力的多样化考试方法改革。
建设教学研究中心,明确教学研究中心的具体功能和职责,发挥教学研究中心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优势,在学院率先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试验, 发挥教学导引和辐射作用。
2.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的力度,特别是强化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成立高端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组进行组织落实,充分发挥高端人才的领军作用,形成高素质的科研、教学团队;设立学院优秀教师培养专项基金,培育学院优秀人才;学院领导与骨干教师主动赴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联系,以人才引人才;搭建高端科研与教学平台,吸引人才来院工作。
重点解决好教师的精力、活力和能力问题。通过制度约束,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兼顾,激励教师投入精力;通过机制驱动,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共存,激发教师工作热情;通过政策导向,方向引领和团队合作并行,提升教师教研能力。
3.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
按照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进一步发挥学院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委员会等在专业和学科建设中的辅助决策作用,充分体现教授治学。进一步加大对在教学、科研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的宣传力度,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使他们安心投入教学科研工作。
通过设立教学研究中心等机构,焕发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又易于形成教学团队。鼓励教师发挥自己的特长,找准定位,爱岗敬业。按研究方向成立研究所和工程中心,通过研究所与工程中心对接实现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校企合作的拓展,为创新链与产业链相互融合创造条件;鼓励教师选择方向加入机构,在学院的重点研究方向上形成合力。
4.深化科研与校企合作,着力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服务。
校企合作是我院人才培养特色。进一步开拓校企合作项目,与相关行业协会联系,利用政府、协会的资源,来推动产学研合作和校企合作。校企合作进一步向支撑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发展。
重视依靠团队的力量开展各类研究。要引进专职的科研人员,鼓励一部分教师全心投入科研工作。瞄准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瞄准行业需求,加强和企业合作,力争承担或参与在行业内的领头企业、上市公司的科研项目,使得学院科研工作可以很好地体现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面。
5.构建较完善的学生工作体系。
不断深化和完善“1234”学生工作格局,即:突出一个中心——以学生为本;秉守两个原则——全员育人的原则,个性化教育的原则;坚持三个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载体创新;深入拓展四大体系——以提升理想抱负水平为重点的思想教育引导体系,以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为核心的素质培养拓展体系,以个性化教育为特色的成长导航体系,以健全人格培养为重点的成长成才援助和服务体系。注重学生社会责任、科学精神、专业素养与国际视野的培养,有效整合课程教学、校内实践、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以及海外交流、培养;提高本、硕、博生源质量。
完善全员育人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导师队伍建设,拓展校友资源,建立学院与社会联动机制,争取更多社会资源设立各类基金或奖助学金,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作用。加强学生的发展规划教育,提升理想抱负;制定相关的经济激励政策,支持优秀学生参加交流活动。
未来五年是计算机学院迈向研究型、高水平学院的关键时期,是学院培育专业特色、凝练学科方向、铸造学科队伍的关键时期,是学院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成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学院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有信心在学校的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团结一致的努力下,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
该文章由WP-AutoPost插件自动采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