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精神。“取精用弘,厚德健行”,这是浙工大的精神。从53年创办至今,学校已走过63个春夏秋冬。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从办学之初的筚路蓝缕到如今满园的桃李芬芳,这段奋斗的光辉岁月,离不开工大教师的诲人不倦,细心雕琢。接下来让小微带大家走近我校省级先进教师,近距离和教育名师交谈,和工大的历史对话。
——“两学一做”促跨越,“厚德健行”走前列
“天称其高者,以无不覆;地称其广者,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他的心里装着远方,装着广阔的天地,装着永不止步的理想。他说:“我没有什么烦恼,也很少去纠结,有时间抱怨还不如低头工作。”他以最谦和的姿态面对生活,对任何困难都一笑而过,从容面对。他就是我校获得“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的俞立教授。
俞立,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任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现任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院执行院长,浙江省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浙江省委员会副主席,浙江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A类学术期刊《控制理论与应用》、《控制与决策》编委等职务。
顶天立地 著作本身
“我的爱好就是工作。”对待科研,俞立教授坚持“顶天立地”的理念,一方面开展鲁棒控制、网络化控制的学术研究,并努力把研究做到国际一流水平;另一方面,努力将先进控制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工业控制实践中,为工业自动化提供有效的方法。
在学术研究方面,他提出了不确定系统保性能控制的线性矩阵不等式处理方法,并于1999年在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会刊、国际TOP期刊Automatica上发表论文,该文一发表就引起了同行的关注,成为了ESI高被引论文。之后,他总结了在鲁棒控制方面取得的系统性成果,出版了线性矩阵不等式方面的第一本专著《鲁棒控制——线性矩阵不等式处理方法》,该书出版后很快就被50余所高校作为研究生教材使用,俞立教授也因此在多个会议上被他的粉丝追捧签名。这些成果奠定了俞立教授在鲁棒控制研究方面国内外同行中的影响力,并因此于2005年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这也是浙江省属高校教师成功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零的突破。随着网络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俞立教授敏锐地认识到网络不仅在改变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同样也会给工业自动化带来巨大的变革和深远的影响,因此及时开展了网络化控制的研究,提出了一套网络化系统建模、分析和控制的切换系统处理方法,并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提出了分布式系统信息融合的一系列方法,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IEEE Trans. Automatic Control和Automatica上,其中的3篇论文成为ESI高被引论文,同时出版了《网络化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切换系统处理方法》和《Distributed Fusion Estimation for Sensor Networks with Communication Constraints》专著2部。俞立教授在网络化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同行的好评,被推举为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网络化学组的主任委员。
在工业应用方面,俞立教授带领团队积极开展工业自动化的应用研究,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围绕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离散装备制造业的自动化方面开展研究,通过主持承担国家863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研发裁割机、工业机器人装备的控制系统,并投入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担任了浙江省经信委“机器换人”专家服务指导组中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指导组的组长,带领团队赴各地为企业咨询服务。
经过多年孜孜不倦地研究,俞立教授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300余篇次,论著被同行他引超过6000次,其中被SCI他引超过2100次,8篇论文成为ESI高被引论文,2015年入选了汤森路透全球工程领域“高被引科学家”,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4项。
教书育人 桃李天下
俞立教授也非常重视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激发学生探求知识和创新的欲望,围绕这一思想,编写出版了重点教材《现代控制理论》,该教材出版以后被全国60余所高校采用,还入选了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俞立教授负责的《现代控制理论》课程也成为了国家精品课程,后又进一步成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常言道:教书容易育人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肩负起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导学生今后如何做人、做事。俞立教授表示,老师对学生期望都是一致的,都希望学生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俞立教授说:“高远的志向,清醒的认识。这是我所认为的人生最好的状态。”世界很大很精彩,大学只是其中很小的一块,多出去走走才能接触到更先进的思想、更优秀的人,我们才能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才会树立起高远的志向。没有到不了的山河湖海,没有不能抵达的远方。这是一位教师对自己人生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学生的期许。因此,他经常激励学生要充实自我,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而提升理想抱负水平。俞立教授强调,人有一技之长才有立身之本,人的社会性规定了在实现自我价值之外,还应当承担起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为给学生制造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俞立教授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发展舞台。他组建教师队伍来指导大学生的机器人竞赛,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各种渠道把学生送到海外去联合培养,拓展他们的视野;资助学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和交流能力。在俞立教授的指导下,一批批学生脱颖而出:多人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从本科开始培养一直到博士的张文安获得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实现了省属高校理工类学科中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零的突破;陈博获得了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的本科生陈超同学获得了浙江省“十佳”大学生,并获得奖学金进入香港科技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指导的博士研究生陈博、刘安东、张丹毕业后入选了“香江学者”计划。在人才培养上取得的一系列成绩使得俞立教授及其团队获得了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俞立教授本人也被评为浙江省教学名师。
凝心聚力 共同发展
俞立教授在自己积极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也带领团队和学科共同发展。俞立教授一贯倡导团队合作,只有大家优势互补、团结协作,才有可能做出大的科研成果,只有有效的合作才可以产生1+1>2的效果。他认为一个人再能干,也不如一个集体的力量。他坚信团队发展的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体现的是个体利益和整理利益的统一。俞立教授时常鼓励年青教师积极申请课题,并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把自己科研的体会、经验和想法都毫无保留地与大家交流。团队中有1位青年教师获得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位青年教师获得浙江省特聘教授、4位青年教师获得了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一个人的优秀不算真优秀,带动一群人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俞立教授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
俞立教授所在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在他的带领下,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获得了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这也是省属高校在电子信息学科中的第一个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先后成为了浙江省的重中之重学科和一流学科。
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
俞立教授在把全部心血付诸教学和科研的同时,也收获了一系列的荣誉:2000年获教育部“中国高校青年教师奖”,2002年度教育部首届“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奖”,同年也入选了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人选,200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8年评为“浙江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1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2015年获中国自动化学会优秀博士生导师奖等。
如今又获得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带着这种荣耀与使命,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他将再次启航,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相信他仍将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畏艰难,将科学研究作为毕生事业进行到底,续写人生新篇章。
往 期 精 选
点击链接即可查看
︾︾︾
浙江工业大学
订阅号:officialzjut
投稿邮箱:officialzjut@163.com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浙江工业大学
浙工大官网首页:http://www.zjut.edu.cn
「我们致力为师生、家长、校友提供权威校园信息」
该文章由WP-AutoPost插件自动采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