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游识猷
霜降一过,接下来就是立冬小大雪,冬至小大寒,这一连串冬日节令串看着就教人哆嗦。想起去年刀子一样的寒风,脸就开始自动发疼。夏日的天空是湖水蓝,秋日的天空是青花蓝,冬日的天空是城墙灰,总为雾霾能蔽日,帝都不见使人愁,开心不起来。
何以解忧?吃喝睡宅。古人打油诗云,“深夜一炉火,浑家团栾坐。煨得芋头熟,天子不如我”。今人剥着烤地瓜,白气扑面时的幸福感与此大抵相仿。陆游则写《冬夜炉边小饮》,“拥炉可使曲身直,饮酒能回槁面红”,他还发现冬天最宜宅家撸猫,“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总之,不想出门,不想见人,只想在炉边温一钟酒,煮一锅肉,吃饱喝足后和家人或毛团滚在一起,一动不动地躺尸。
这是病……得治。
外国人一早管这叫“冬季忧郁”(winter blue),后来医界定了正经病名——“季节性情感障碍”(Season Affective Disorder),缩写就是个大写的SAD。这病的发病率跟纬度有关,跟厦门纬度差不多的佛罗里达的发病率也就1.4%,比漠河更北的挪威奥斯陆发病率就在14%。
SAD的病因有三,一是天生的基因易感性,比如5-羟色胺受体的某些变异就会造成“易郁体质”,女性的患病风险也比男性高出8倍,研究者苏珊·史薇多(Susan Swedo)发现原因可能是女性在青春期后的激素波动。病因二是环境因素,日照时间缩短会导致连锁生化反应:5-羟色胺减少,于是心情欠佳;维生素D不足,于是骨骼与肌肉的不适增加;褪黑素大量分泌,于是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病因三是额外压力,对于已经易怒疲惫抑郁的人来说,要是冬天再来个搬家,换工作,跟好久不见的三姑六婆欢聚一堂——那真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怎么办?既然少了光,那就补光吧。多晒太阳。医院里有特殊的人造光源,每天照上30分钟,起效的几率大概有五成。家里的一般照明灯不行,光强不够,绿光和红光也太少。如果实在晒不到光,至少吃点维生素D片。
强迫自己出门社交也有必要。尽管低落时你最不想做的就是与人交谈,但实际上社交能大大提升情绪。运动也是如此,在你情绪最差最不想动的冬天,你最需要的就是动起来,这是加州州立大学富勒顿分校的运动机能学教授帕特里夏·拉古纳(Patricia Laguna)的建议。另外,有意识地多补充水分,冬天出汗少,我们往往意识不到口渴,但其实体内水含量降低1%都会让人更疲倦更易怒。在饮食上,虽然高盐高油在冬天看起来特别诱人,但鱼肉、蔬果、杂粮等健康食品才是血糖平稳心情舒畅的秘方。最后一个秘诀是,戒烟会改善手脚冰凉,因为改善了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
《夜航船》里记载,五台山有四足“寒虫”,夏天兴高采烈,叫唤“凤凰不如我”,到了冬天就掉毛,哀叫“得过且过,得过且过”。若你也得了“寒虫病”,千万别安于“寒虫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