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

​​​

清代,是离我们最近的中国封建朝代,也是一个留下很多传说的朝代。有的话题,随便拿出来就可以写成一本书。关于一些事情越是因为时间比较接近,倒越是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有的学者可能是用“现代的眼光看问题,”也有可能是把皇家人士当成胡同大爷,以为都像老舍的『四世同堂』的祁老人一样,守着小家庭,只管抱孙子。

今天请大家跟我走进历史,看看远去的梳辫子的皇帝们,留下的是怎样的背影和遗产。

有人说“秘密建储制”(皇帝秘密选定继承人,生前不指定太子)是因为康熙帝喜欢孙子弘历(乾隆帝),才传位给雍正帝;事实果真如此吗?史称清代前期为“康乾盛世”,很多人直接忽视了当中承前启后的雍正帝。

1

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后面放置秘诏?真的放在这里的话,有多少机会被人偷看呢?谁会知道皇帝哪天才会驾崩呢?又不是用密码写的,传说只是传说。

曾经有不少人制造舆论说雍正帝的皇位来路不正,说他阴谋篡权,修改诏书“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将属于皇十四子的皇位据为己有。”这属于不值一驳的笑话,圣旨诏书必须有满汉两种文字对照书写,而且过去在这种语句里,一般正式场合使用“於”而不是“于”,这种谣言制造者不仅不懂满文,连汉字都认不全,多半出于天桥说书艺人的手笔吧。

康熙帝曾有过极度宠爱的太子胤礽,胤礽为皇二子,其生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在分娩时不幸死亡,当时还很年轻的康熙帝悲痛欲绝,认为儿子可怜便封为太子;但胤礽长大后骄纵狂妄,不可一世;行为乖张,极不检点;康熙帝两次老泪纵横、痛心疾首地废立太子。1712年(康熙51年)在第二次废了太子之后,胤礽作为重刑犯被关押,再也没出来过。

从此康熙帝好像就不再考虑立储,而是睁着日益衰老的双眼不停考察皇子们。康熙帝有儿子35人,除夭折者外长成人者有24人(所以现在公示的皇子排行是不计夭折的人名的),真正成熟老练、能进入皇位继承者“竞争队伍”的不过六人左右。而这里面,胤礽退出角逐;大阿哥胤禵(简体字称胤禔zhi\ti两个读音、一般读ti,母亲出身卑微)大搞迷信活动,利用喇嘛教僧人诅咒皇三子胤祉,还煽动处决废太子胤礽等等,一点不顾及父亲康熙的心情,不念手足情谊,更不用说谋逆之罪;情节非常严重,影响极其恶劣;胤褆也被剥夺“多罗郡王”等称号,在自宅软禁。皇三子胤祉相对老实一点,野心不算大。第七子胤祐天生腿有残疾,作为“残障人士”退出竞争。剩下的竞争者中,皇八子胤禩(为人精明、但母亲更是出身卑微的家奴性质)、皇九子胤禟(很聪明、自学外语、会使用密码、建立满语拉丁音化第一人)犯了跟废太子胤礽相似的毛病,“犯二”又“矫情”;八阿哥和九阿哥自我膨胀,殊不知那点能耐都是康熙老爷子玩剩下的;他俩也相继落马。第十子胤䄉(读音“e、鹅”,䄉很多输入法字库找不到,IE一般不显示),是和第八、第九子穿一条裤子的。而看上去老实巴交的皇四子胤禛(雍正帝)一直在韬光养晦,奋发图强。怡亲王胤祥(也是铁帽子王,世袭不递降爵位)是康熙帝的第十三子,一直受到雍正帝胤禛信赖,在胤禛登基后所有皇子的名字为尊者讳,改为“允”字头,只有胤祥得到特许保留名字。

有的学者有点误会,以为皇十四子胤祯(爱新觉罗·允禵原名爱新觉罗·胤祯,因为祯与禛同音,后改名)深受宠爱,是抚远大将军、恂勤郡王、辅国公,俗称“大将军王”、所以可能是康熙帝的暗中人选。这并不确切,以下简要说明康熙帝为何认可雍正帝继位、而不是看中孙子弘历的份上的原因。

1:雍正帝与康熙帝一样,有不排斥西洋技术并顾全大局的特点。

笔者以前描写过,康熙帝幼年曾患天花,被传教士的西药治愈;当时孝庄太后(名博尔济吉特慕尔木泰,为顺治帝母亲、康熙帝祖母)颇为开明,把传教士汤若望的话听进心里去,此后有了康熙帝61年的长期统治。

1

清圣祖康熙皇帝朝服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笔者上半年曾经写过的一篇小文说:

『康熙皇帝玄烨幼年时出天花大难不死,1661年(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行将就木,传教士汤若望进言说,出过天花等于有了一份保险,所以玄烨才能越过哥哥福全成为皇位继承人。康熙很尊重汤若望,尊称其为”汤玛法“(满语爷爷)。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康熙患疟疾,服用法国传教士洪若翰和葡萄牙传教士刘应建议的金鸡纳霜(西药),病愈。当时西方的医疗技术得到国家一把手的认可,中西方文化和医学又开始新的一轮交流。

按当时的概念,康熙已经步入中老年,不少人建议吃人参汤等中药来强身健体。可能由于自身就是东北出身的满人,康熙皇帝对人参不以为然。反而向左近宠臣推荐西药。

康熙皇帝命令法国传教士白晋等人画人体解剖图,令传教士巴多明将《人体解剖学》翻译成中文,并批示“造(福)于社会,挽救人之生命”。』

原文章见此浓情蜜意五百年

在旧时代,君主的身体健康也等同于国家大事;如果皇帝的身体欠佳、精神萎靡,将直接导致其施政方针。在集权时代,君主心情不好,可能会全国都跟着倒霉。康熙帝相对开通,能接受西方科学的进入,并不盲目“进补”也不对自己的健康疑神疑鬼;这也是他在我国封建帝王中拥有相对较长的寿命和最久的在位年限的原因之一。

1​大清国的玉玺。

1清代眼镜。雍正帝向父亲学习接受新事物,在眼睛老花以后,让工匠配镜,方便读写办公。

资料如下:

如“将水晶、茶晶、墨晶、玻璃眼镜,每样多做几副,俱要上好的”;“照朕用的眼镜,再做10副”,此类旨令很多。据不完全统计,造办处为雍正帝专门制作的各式眼镜达35副之多。雍正帝把这些眼镜随处安放,到一地,随手可取。雍正有时还把眼镜赏赐给内外文武大臣。江南河道总督嵇曾筠的视力一向不太好,雍正帝遂赐一副眼镜给他,并说:“朕所用眼镜一副赐卿,未知可对眼否,若不对,不必免(勉强的意思,通假字,笔者注)领,随便交回,朕另颁来。”嵇奏谢称恰“与臣目边相对合”,“从此视息更觉精神,办事尤当奋励”。雍正帝甚至把眼镜用于匠役的劳动保护。雍正曾向大臣传旨:泼灰处泼灰的人,眼睛若不遮护,惟恐有伤,尔等将玻璃鼓泡眼罩做些赏赐。当月,造办处就做出鼓泡玻璃眼罩4副,平面玻璃眼罩8副呈进。雍正帝看后批示:赏给工程处。把眼镜用于泼灰人的劳动保护,实在是雍正帝的一大创造,也是很难得的。

笔者以为,在自己享受到生活便利的同时能联想到工人的劳动保护,能这么看问题的君主并不多,值得给雍正帝点个赞。

虽然铁腕,也不忘人文关怀的雍正帝,在登基后还废除了贱民制度,例如山西的乐户、浙江的九姓渔户(曾经在水上飘泊几乎不许上岸)以及安徽的世仆(世代为奴没有平民权利)等等,这些人在雍正帝的关心下获得了改行、迁居、科举和自由通婚等平等权利,这得算是雍正帝的一大仁政。对政敌毫不留情,但对人民心怀善意,雍正帝上台之前曾经替父亲主持工作,一贯的品行也被康熙帝看在眼里。

2:雍正帝和康熙帝在对待各民族事物和宗教信仰上相当一致。我们了解这两代人都亲自体会到了西风东渐,并体验到西方科技成果给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但作为文化传媒的传教士们想将宗教势力渗透进来的时候,康熙和雍正父子都采取了拒绝的态度。

不允许天主教耶稣会等外来宗教势力的扩大,官方绝不认可传教行为!

因为国内宗教和各种势力就势力繁多、形势复杂;例如平定回部的叛乱和西藏青海的问题;东北边境有俄罗斯虎视眈眈,朝鲜半岛(明清的被保护国、人称“东亚白眼狼”)沿用明崇祯年号,拒不承认清统治、但要求清政府的种种好处;西北边境的各部从不消停;况且满人有自己的萨满教(一种原始多神教)。虽然很务实,只相信自己,但皇帝们为了保持民族传统不忘本,宫里也有萨满和梭罗杆(祭祀用的柱子)等很多多神教物品。这些东西和耶稣会的教义是相悖的。皇帝为了怀柔笼络喜欢禅宗文化的多数百姓,就连清官服的朝珠(脖子上戴的各式“毛衣链”一般的珠子)都和佛珠相似。耶稣会传教士们看到清皇族好像另有信仰,也就暂时不再勉强。另外皇帝看到回部等伊斯兰势力的政权政教合一,若是不加约束任其坐大是很危险的;满人的祖上(女真族)靠着驯养猎狗并在长白山里捕捉野猪、鹿等动物为生;冬天砸松花江结冰的江面,捞鱼和贝类;在学会农耕以后,开始由渔猎民族转变为半农耕民族,日益壮大。喜欢在沙漠驰骋和喜欢在山林奋斗可以形成完全不同的民族性。清统治者不可能对伊斯兰势力完全放心(反之更是如此),但还是一直以团结和统战为主。后来的乾隆帝有著名的维吾尔族“容妃”和卓·伊帕尔罕,也就是后世传说的香妃,来自现在的新疆(也许她身上是烤肉的香味吧)。

所以文化交流可以,传教不行。康熙帝和雍正帝都看得很清楚,若是允许传教,等于欢迎外来势力干涉内政。才不!

1​清世宗宪皇帝雍正帝的朝服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

身着便装,手持如意形莲花,满脸祥和的雍正帝,这是郎世宁的“工作组”绘制的。

1​雍正帝表示自己寄情于山水,在画像中他变身成八仙之一的苦行僧(行脚僧)铁拐李,这一系列都属于传教士郎世宁团队的手笔。

1​雍正帝向传统文化致敬,祭祀神农的场面。

1​雍正帝也会搞统战,他打扮成喇嘛,也是为了表示“朕很关心西藏问题(他没少修喇嘛庙)”;画中的蛇都从山石中钻出来听雍正帝讲经;虽说好似潜心佛教,还写过相关著作,事实上雍正帝是一个只相信自己的政治家。雍正自称“圆明居士、破尘居士”,甚至还对程朱理学和道家人士表示亲近。雍正帝在登基之前就表示“看破红尘”,大家都知道只是故作姿态。不过雍正帝并没有被“信仰问题”束缚,他确实没有辜负康熙帝的期望,是一位务实勤勉、颇有建树的皇帝。

1​为了贯彻民族团结的政策,雍正帝的变装肖像画系列少不了身穿蒙古袍,作出“满蒙一家”的姿态。在清朝统治者的怀柔政策下,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古民族基本都乖乖地心甘情愿给清帝国当天然长城。康熙帝举办和蒙古各部的“多伦会盟”以维持边疆和平;雍正帝在这点上也和父亲走相同路线。

1​喜欢各种民族服装的雍正帝,他打扮成西洋骑士的样子在打猎,头戴路易时期流行的假发,却手拿中国武器面对老虎;当然背景都是后期合成的。这头老虎的画风倒是相当的东方化。虽然作为体型较小的东方人,雍正帝穿洋装的样子不太协调,但却能说明他和其父康熙帝一样,勇于接受各种新鲜事物。最起码在雍正帝的心里,并没有盲目排外,他对西方的事物采取“可利用者皆拿来利用”的务实态度。

1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雍正帝西装假发像。对于满人剃发而西洋绅士戴假发的不同,雍正帝也颇觉新奇。

1​侍奉三朝的传教士郎世宁在信仰上改变不了大清国,但在西洋画艺术上深深地影响了三位皇帝。雍正帝可能是中国皇帝里喜欢COSPLAY(变装打扮成故事人物)还“留影”的第一人。图中的雍正帝身着孙悟空的行头,如在戏台上一样耍猴。

1​作“仙人”打扮的雍正帝,背景的清泉山石都是画家的二次创作。

1​忘了啥也不能忘了华夏文化主体民族(汉族)的团结工作,雍正帝授意郎世宁等人作了很多这类的行乐图。身穿前朝服装,表现得像江南士大夫一般优雅从容的雍正帝,心里想的都是“爱国敬业民族团结”。

1​“赏荷、纳凉、高雅、舒服!”莲花象征高洁,雍正帝非常认同文人雅士的爱好,并把自己当成艺术的赞助人。

1​“朕不需要诺亚方舟!”

1​这次是雍正帝面临深渊而努力修行的样子,他的专注吸引来一条海中巨龙,来朝拜这位真龙天子。

1皇帝也有休闲时光!雍正帝学习名士阮籍抚琴的样子,让人以为他是淡泊名利的富贵闲人。和父亲一样,努力学习传统文化,又能接受外来事物的雍正帝,深深明白自己的民族也是外来者,为了立足一定要学会包容各种文化。

1“朕也要像李白那样,写出桃花潭水深千尺这么美的诗句!”假扮成唐人李白的雍正帝,倒有自知之明,并没像后来的乾隆帝那样喜欢胡乱题字和写诗。

1

如同老农,在山林乘凉,光脚丫子泡在溪水里,身边有野花和垂柳,偷得浮生半日闲。这只是理想化的生活,雍正帝只有在画里面才能逃脱繁忙的公务和如山的文件。当然他自己说,“皇帝是天下第一苦差事”;自找的不是吗?

1

1​雍正帝在继位前的泥塑彩绘像。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没有美化,相当写实。

1

很多人都以为雍正帝的书法写的不错,可以拿来当字帖了。雍正帝每天平均要写万字以上批示、书信和抄写经书等等,对于各种奏折事必躬亲;平均每晚只睡不到四个小时,字写得好也不奇怪。

1

豆汁儿、焦圈和辣丝(腌萝卜丝),老北京小吃三件套。豆汁儿不同于炒肝和卤煮等纯“草根小吃”,喝豆汁儿并不掉价。清史上也确实记载有王公贵族不叫外卖,而是坐着长条板凳吸溜豆汁儿的(就算站着喝都不觉得“丢人”)。据传雍正帝曾经的重臣隆科多口出狂言道,“若不是我,那小子现在还在北新桥喝豆汁儿呢!”太把自己当盘菜的隆科多最终触犯龙颜,没有好下场。不能像对待现代人一样要求皇帝,没有一定的铁腕专制还叫什么封建统治者?电视剧里的雍正帝成了人民的好总理一样的廉政先锋,而真正的雍正帝很有个性,绝不是拉着老脸严肃地过日子的。在作为雍亲王的皇子时期,雍正帝接受康熙帝的派遣,经常工作在一线;确实有可能亲自上街下基层,喝豆汁儿的可能性很高。当然,北京街头巷尾都有大规模销售豆汁儿已经是乾隆年间的事情了。

1

『大义觉迷录』,1730年(清雍正八年)武英殿刊本。该书为雍正帝所著,共四卷,是采取“问话”的口吻写成的,编写时间为1729年(雍正7年)。资料来源为曾静之口供和『归仁录』。曾静是反清的知识分子,煽动民众的排满情绪,说只有汉族政权才是正确的;曾静没看到相对于汉族统治的明朝,民众的徭役少了,吃的米多了;作为“大逆不道”的叛国贼(这种罪行在封建时代一般凌迟处死),曾静居然没有被实施传说中的“满清十大酷刑”,而是留着自己的脑袋直到雍正帝驾崩。雍正帝只是著书立说为自己辩解,这所谓的文字狱已经算是够温柔的了。雍正帝过于较真到了“蠢萌”的地步,其实对于反对声音,最好的就是无视。作为当时的决策者,雍正帝肯定明白,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只能做到让大多数人满意就不错了。

其他性质不同的罪犯被严肃处理,公开处决以儆效尤。

在语言文化上,雍正帝还有一项值得肯定的工作成果。自明开始,中国的“官话”标准语是南京官话,雍正帝开始推行北方官话作为标准语音,重点规范南方“花发不分”的重灾区。他在福建建立“正音书院”来推普,在广东搞了民办公助的粤秀书院,教科书有『正音摄要』、『正音咀华』等。口音不标准的南方官员要担心自己的俸禄和晋升问题。这也是一嘴春晚小品味的康熙帝想做而没做到的。康熙帝曾主持编制『康熙字典』,测绘全国地图。顺便说,主持测绘『皇舆全览图』的是法国传教士白晋(Joachim Bouvet),和画解剖图的是同一人。什么“周培公”,他是官僚,可不会画地图,别信二月河!别信电视剧!这些也说明康熙帝、雍正帝父子一脉相承,狠抓文化工作。

1

3:最关键的一点是,皇帝毕竟不是普通百姓家的老大爷,不是天天只有抱孙子这点理想的。

有的传说神乎其神、有板有眼;说康熙帝是在避暑山庄围场打猎,见到孙子弘历(乾隆帝)觉得勇敢又可爱,招人喜欢;所以把皇四子胤禛作为心里认定的继承者。这属于民间人士的想当然猜测。

如上所述,康熙帝有24位长大成人的儿子,在康熙帝健在时就拥有数十人孙辈;根据宫廷的要求不可能厚此薄彼,因为隔辈人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如果显示出偏爱,对受青睐的皇孙是种威胁,可能有人暗害。

传说乾隆帝弘历年少时就在围场陪康熙帝打猎,危急时刻亲自射杀老虎。所以康熙帝对这个孙子另眼相看,准备间接地把江山交给弘历。这是谣言,围场的动物都是不具有威胁性的鹿之类,属于专门放养让皇族打着玩的;有的传说版本还出现了属于东北的黑熊。在记载里皇帝们的打猎成绩单出现的豺狼虎豹很多是侍卫当枪手打死的,不能让高层冒险是原则性问题。

康熙帝在世时基本没怎么单独接触过皇孙弘历。他很忙,有一大群孙子;儿子们所谓的“九子夺嫡(后来只剩下六人左右在竞争)”令康熙帝痛心不已。晚年的康熙帝甚至表示子嗣太多了,都不省心;说若是普通人家的老爷子,至少能安度晚年呢吧?在封建社会,既然拥有“终身制的高薪工作”那就得死而后已了;独一份啊!

虽有传说弘历十岁那年随父亲在圆明园探望康熙帝,赏牡丹花;据说当爷爷的要把孙子带进宫教育;其实乾隆帝少年时只是像个臣子规规矩矩地随雍正帝(当时是雍亲王)给“皇玛法(祖父)”请安。据正史记载这对祖孙没有太多交流,甚至很难说彼此有多少印象。清代皇子奉行“看母系出身”的惯例,一定程度上不像前朝“母以子贵”的风气;电视剧那种一心一意生皇子、迫害别人堕胎的情节不完全符合清代史实。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并不像传说中那么卑微;雍正帝少年时被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也只是根据惯例而已(康熙续弦不止一位皇后)。孝懿仁皇后一直只是贵妃和皇贵妃,生了皇八女,没来得及起名字就夭折了。后来由于又流产、情况危急,在临终的病榻上被册封为皇后,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孝懿仁皇后生前确实受到康熙帝厚爱,所以康熙帝把胤禛刚满月就交给她抚养(若是不厚道的皇帝,这种生个女儿还夭折的妃子早该打入冷宫)。这从另一个侧面能看得出雍正帝很受器重,用高规格的养母来抬举他的身份。另外佟佳氏的弟弟就是自大的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隆科多,是雍正帝好歹也得叫一声舅舅的人。第十四子胤褆也是乌雅氏所生,却跟其他低等妃子生活。看出区别了吧?

而后来的雍正帝本人生育有儿子十名,长成人并有资格继位“竞选”者只有三子弘时(后来犯罪下台)和四子弘历;五阿哥弘昼吊儿郎当、游戏人间,自动放弃竞争。

清高宗乾隆帝(在位1735年10月8日 – 1796年2月9日)朝服像,基本在乾隆刚登基的年代所绘。著名传教士画家郎世宁(以及其宫廷画师团队)所作。

乾隆大阅图,郎世宁于1758年(乾隆23年)领衔创作。乾隆帝比祖父和父亲都要高大一些,这张画像是描绘其身穿礼仪用铠甲的样子。

4:第十四子胤褆“大将军王”事实上不是正式封号,是康熙帝和儿子逗着玩的玩笑话。真正要是对某人寄予厚望,是要把皇储放在身边锻炼,而不是放在边疆历险,而且在康熙帝在世时第十四子并未得到大规模封赏,很多都是听起来好听的名号。康熙帝舍得用亲生儿子上战场平叛,已经很可贵,正好说明他觉得儿子多,用得起,而且当父亲的明白,第十四子的才能主要在军事方面。“大将军王”也就是说在当军人方面,你是王者,在治国方面老子不指望你。康熙帝健在时,十四子的正式封号为贝子、抚远大将军,连个贝勒都没混上;而雍正帝那时候早就是雍亲王了,兄弟之间差的不是一点半点!第十四子的郡王封号还是雍正帝给的,但他不乖,又被削掉;辅国公是1737年(乾隆二年)二月由乾隆帝赠与的;直到1748年(乾隆十三年)正月,乾隆帝为了安慰叔叔又给他一个“恂郡王”,去世后,谥号“勤”。

雍正帝是康熙帝反复掂量得出的选择,而乾隆帝是雍正帝的重点培养对象之一,在其兄弘时犯事后,“捡到篮里都是菜”的雍正帝只有弘历这一个选项。百姓觉得天子家的家事也必须是家长里短像连续剧一样情节复杂(人多就故事多),其实不然。就算康熙帝是胡同老大爷,留下的只有小院子;恐怕子女也会争抢不休。因为认识水平不够和自私自利,这种人从来都不少见。隔代预定下一代统治者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不确定因素太多;多亏了康熙帝的智商在线,保证了权力交替的平稳过渡,国家没有陷入内乱。而当时的清代百姓该值得庆幸的是雍正帝的反贪行动保证了乾隆的所谓盛世,而这都要感谢欢迎科学、开明的君主康熙帝,没有像别人想象的那样成天只稀罕孙子。

努力锻炼!学猫长肉,帮我点个赞就翻过来吃上面的三文鱼!

1

欢迎直接扫码投食!谢谢哦!(图片来源开心猫系列)

1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yODE3Njc0Mg==&mid=2651535603&idx=1&sn=d64dc3468e36ca74ed672bd7de9d611b&chksm=f3aa7efac4ddf7ec53daa1a7a5ec4f2fe13aaa16d859d206195232fecedc54517b6424577a61&mpshare=1&scene=23&srcid=0820LR9g6hAj4RB5riaGRHTt#rd​​​​​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