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头

1封面

在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产业革命开启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的风口。为了让大众当上风口上的猪,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了好多内容创业企业。它们都有美好的愿景,要“增进科学的交流与传播”,“拉近科学与公众的距离”。

但没过多少年,在亏光投资人的钱之后,这些杂志全都倒闭了,只剩下一家售价4便士的周刊还在坚持。这家周刊的内容很杂,既有物理和天文,也有生物和化学,既有科普文章、书评、科技新闻、读者来信,也有满篇公式的学术论文——当然也有广告。从1869年11月4日开始,它经过连续30年的亏损,不断进化与迭代,终于成长为一个拥有100多本科学期刊,为至少275位诺奖的得主发表过1700篇文章的学术出版品牌。

它就是我们今天励志故事的主角:Nature

创业连亏30年,《Nature》是怎样活下来的 (2)

创业连亏30年,《Nature》是怎样活下来的 (1)

创业做科普是迫不得已

Nature的创始人叫约瑟夫•洛克耶,原本是英国陆军部(War Office)一位籍籍无名的公务员。

创业连亏30年,《Nature》是怎样活下来的 (3)

英国公务员的工资虽说高不到哪儿去,但好歹也算旱涝保收。再加上洛克耶又聪明又勤奋,业余时间会给杂志写科普文章、兼职做科学编辑。工资和外快加起来,在大城市伦敦养活一家人自然是没有问题。

创业连亏30年,《Nature》是怎样活下来的 (4)

然而好景不长,几年后由于人事调整,他的公务员工资要打!对!折!

每天朝九晚五上班,还不如业余时间写写稿赚得多!

创业连亏30年,《Nature》是怎样活下来的 (5)

于是,洛克耶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辞职创业,做科普!

创业连亏30年,《Nature》是怎样活下来的 (6)

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在风口上创业说起来容易,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创得了的。一没雄厚家产,二没人脉背景,一个普通阶层的离职小公务员拍着胸脯说要改变世界,谁信啊?但洛克耶说的话就有人信,这都要归功于他平时的积累。

洛克耶25岁时,就攒钱买了一个小型天文望远镜。他把望远镜架在花园里,闲着没事就看星星看月亮看太阳。没过多久,他就通过自学,变成一位专业级天文学家,并作出了3个著名贡献:

1.在太阳光谱中发现了化学元素氦

 2.发现太阳黑子的温度偏低 

3. 命名了太阳的色球层

创业连亏30年,《Nature》是怎样活下来的 (7)

于是,他刚过30就因为牛逼的科研评上了院士(入选英国皇家学会),变成一位学术大V。大V做科普,吃瓜群众就算看不懂也会想拼命看懂——这是洛克耶在创业前就做好的第一个准备。

创业连亏30年,《Nature》是怎样活下来的 (8)

闲着没事时,洛克耶还写了一本教科书,叫作《天文学基础课》。没想到这本书一上市就卖疯了,让出版商麦克米伦公司眼前一亮。于是,公司CEO麦克米伦跟洛克耶一拍即合,俩人打算联手把科学内容创业做大做强。这就是洛克耶做好的第二个准备。

创业连亏30年,《Nature》是怎样活下来的 (9)

有专业背景,有天使投资还不够,要想创业成功,还得有牛逼的创始团队。这一点洛克耶早就搞定了。他在《读者》杂志(The Reader)兼职时,曾经认识了英国当时最顶级的科学大V——托马斯•赫胥黎

创业连亏30年,《Nature》是怎样活下来的 (10)

赫胥黎的号召力无与伦比,他和英国当时的另外8个大V组成了一个涵盖各类学科、自带粉丝和流量的饭醉团伙:X学会。

创业连亏30年,《Nature》是怎样活下来的 (11)

赫胥黎一声吼,X学会的大V都来打call。于是,内容创业需要的风口、专业背景、天使投资和创始团队都已就位,洛克耶创办的第一期内容就在1869年11月4日问世了。

创业连亏30年,《Nature》是怎样活下来的 (12)

科普做不成,无奈转型做学术

洛克耶给杂志起名叫Nature,这个名字源自英国田园诗人华兹华斯的诗:

创业连亏30年,《Nature》是怎样活下来的 (13)

在英语中,科学家常常将Nature拟人化地指代“整个客观世界”,比如Nature’s law——大自然的法则,Nature abhors a vacuum——自然界厌恶真空。所以,这个名字自带品牌建设,能够自发传播,跟饮料界的“可口可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创业连亏30年,《Nature》是怎样活下来的 (14)

Nature每周出一期,有文章有插图,洛克耶和麦克米伦希望它像当时已经倒闭的《读者》(The Reader)一样,“让受过良好教育的读者有机会接触前沿的科学知识”。

一开始,他们打算定价六便士,但是有读者指出,人家科普杂志《科学观点》只卖四便士,于是……

创业连亏30年,《Nature》是怎样活下来的 (15)

然而事与愿违,Nature创刊后没几年,科普文章就越来越少,含有公式、图表、科学名词的专业文章却越来越多,以致于很多读者都抱怨看不懂。这倒不是因为洛克耶不想做科普,而是因为他跟X学会中几个做科普的大V闹翻了。大V一闹情绪,不写了,Nature的科普版面就闹稿荒了。

创业连亏30年,《Nature》是怎样活下来的 (16)

在这种情况下,洛克耶不得不在Nature的学术版面上动脑筋。他增加了很多论文摘要,科学通讯,以及找茬儿吵架的读者来信,没想到大受学术圈欢迎

把Nature办成19世纪的微博

让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假设你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好不容易做出一项重大发现。想去皇家学会念论文?对不起,今年的会议已经结束了,还得等上一年。这时,有一家全国科学家都订阅的杂志Nature,发表速度奇快,这周投摘要,下周就发表:

创业连亏30年,《Nature》是怎样活下来的 (17)

这时,你的选择是?

A、果断投Nature,早一天评职称,早一天涨工资。
B、不急,再等等,我就喜欢当临时工。

假设你生在当时的二三线地区(比如美国),一辈子也难得见一次大V,只能看他们写的文章。但当你好不容易搞到《自然科学会报》或者《不列颠季度评论》的过刊时,发现由于审稿周期太长,大V的文章都是去年写的,已经过时;而且由于文章太长,你看了半天都没看懂他们写的是啥。

就在这时,你手头有一本上周的Nature,发表的摘要和通讯短小精悍,一目了然,而且都是大V刚写的新鲜事儿。如下图:

 

创业连亏30年,《Nature》是怎样活下来的 (18)

你惊奇的发现,有个平时还算脸熟的同行在“读者来信”栏目中评论你的研究。由于截稿时间短,这个同行没控制好自己的措辞,对你的观点大加鞭挞时,还说了不少难听的话。但在此时,只要你回信讲出道理,编辑就愿意刊登

创业连亏30年,《Nature》是怎样活下来的 (19)

这时,你的选择是?

A、果断怼回去,给他点儿颜色看看!
B、不回应,认怂呗!

假设你是个学术小白,特别崇拜几位科学大V,结果你听说这几位科学大V因为观点不同已经闹翻了,一家叫做Nature的杂志全程直播(划去)刊登了他们的吵架过程。你的同学、老师已经连续追更3个月,而你才刚刚听说这个八卦。

创业连亏30年,《Nature》是怎样活下来的 (20)

这时,你的选择是?

A、赶紧买本Nature考古挖坟。
B、什么薛什么谦的八卦,我根本不关心。

作为Nature的竞争对手之一,另一家学术周刊《化学新闻》(Chemical News)的编辑威廉姆斯•克鲁克斯觉得自己杂志的受众面太窄,为了让《化学新闻》的论文更具影响力,他希望Nature能帮忙转发。这就好比你平时玩微博时,发现上面还有其他媒体号,不断把各自的精选内容发上来。

创业连亏30年,《Nature》是怎样活下来的 (21)

于是,站在第二次产业革命的风口,在史上最有耐心的投资人麦克米伦的支持下,洛克耶从1869年开始,每周出版一期Nature。他坚持为学术圈提供SNS服务的同时,尽全力把大众科普坚持了下来。在连续亏损30年后,Nature终于实现了盈利!

创业连亏30年,《Nature》是怎样活下来的 (22)

1920年8月14日,84岁的洛克耶与世长辞。如果没有他的耐心,Nature可能早就不存在了。我们今天能看到Nature,要感谢洛克耶在连亏30年时,还能勇敢地面对各种局面,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

这就是Nature所经历的一段19世纪的内容创业故事。

二维码

美指:牛猫
绘制:赏鉴
排版:胡豆

本页刊发内容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及使用,自媒体、报刊等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分享到